“广西有礼”文创故事系列(四):民间手工艺人,棕编解锁“动物世界”

2021-08-19

因为热爱,所以传承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古典诗词中,常有蓑衣形象出现,它的材料便是常见的棕榈树。

 在文创大赛的作者群里,有一位做棕编的作者让我觉得印象深刻,从字字句句中透着一股热情,用平常的话来说,这位作者好像是天生的乐天派,感觉有着不同于年纪的开朗,完全让人眼前一亮,与这位作者交流后,更确信了自己的想法,果然是位满满能量的朴实大哥,这位作者就是潘武,不知道在他身上会发现怎样的故事?

 问起潘武对文创的理解时,他的回答也和一般作者不太一样:“我对文创不是很理解,觉得应该是把古老文化传承下来,再加以创新升级,接着卖出去变现,这应该就是文创吧?”接着他又说道:“我是很喜欢创新的,同一件作品我很少做第二次。”从交谈过程中得知,潘武正式的职业是一名水电工,虽然没有专门做文创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对编织技艺非常喜爱,会用全部空闲的时间研究编织手法,也会把自己的编制过程录制成视频教程,上传到互联网,让其他棕编爱好者受益,现在他已有上万人的粉丝量。他还是广西文艺家协会里目前唯一的棕编艺人。

(图为潘武手工编织物)

 潘武提到曾经有人问他,一个业余爱好者,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好?他说,作为业余爱好者,会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把作品完成得更好上面,而作为生产经营者则会更多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曾经有一位“国家级棕编非遗传承人”从成都来到南宁看到他作品后,带走一件回去研究半个月后无法复制,这让作为专业的非遗传承人很佩服。

  (图为潘武2020“青秀有礼”银奖作品)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潘武,小时候的潘武除了放羊,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山上摘一些树枝树叶之类的植物编织动物和昆虫,跟同伴比赛谁编得更逼真。长大后编制的技艺也慢慢生疏,直到2014年,潘武学会了上网,才知道小时候编织的物品很受市场欢迎,于是他又着手编织物,也将自己编的东西发到互联网上,逐步的被大家认识,还上了电视,后来他加入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为了非遗传承人。

 潘武说:“其实我没多少文化,对文创也没什么概念,只是凭记忆,把小时候所编过的昆虫再编一次,让我的儿子认识一些老爸童年玩过的昆虫和一些家畜家禽,也想通过编织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了解那些已经消失的小生灵,这应该就是一种使命吧!”此次参赛作品或许不是潘武最好的作品,但也是独一无二倾入心血的编织物,希望在编织的道路上,有更多感兴趣的人一同加入,并肩前行!将非遗棕编技艺传承下去,让后人继续拥有和了解这项技艺。

                              (图为潘武编制现场)


编辑:啤啤

校对:夏天

校审:安妮






主办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
承办单位
  • 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广文创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
  • 广西博物馆协会
大赛视频